剩食實驗 - more than just foods

TZU
Mar 6, 2021

--

一場關於美食、環保、設計的生活饗宴

「明天有沒有空~ 明天有沒有空~」可愛又素未謀面的 Erica 突然傳來這樣的訊息,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水餃試吃的活動… 確認完行事曆,我憑著直覺還沒細看活動內容就一口答應了XD

靈感起源…

活動創辦人都是在歐洲工作的台灣人,在疫情之下觀察到許多有趣的現象,如一些歐洲的餐廳為了防疫會把take out的窗口縮小到變成一個只能付錢的小圓孔;Goodsixty 食材代購服務也隨之興盛,消費者可以藉由這樣的代購的服務減少出門,卻又同時享受到多間不同店家的食材。

相較於歐洲,台灣在食物取得方面是很容易的,因此年輕人大多不會選擇自行下廚,但在歐洲煮飯卻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尤其在疫情之下更甚。

某天兩位創辦人發現食物浪費居然是減少碳排放量裡面影響力最大的解法,熱愛食物的他們於是開始了這樣的剩食實驗。

剩食為什麼可以作為主題?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活動創辦人的吃貨秉性 (喂!),還有前面提到的 Reduce Food Waste 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量 (這才是重點!!)

我們先檢視一下食物被應用的歷程: 生產 >> 加工 >> 包裝 >> 運輸物資 >> 銷售倉儲 >> 烹飪 >> 處理廢棄廚餘。

在高度開發國家中,以英國為例,70%的糧食浪費是發生在糧食銷售後每個人的家中,這其實是一件令人感到震驚又可惜的事情。

這樣的現象引發了思考:如果說糧食浪費議題,發生在每個人生活中,我們如何透過看似微小平常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變呢?

解決方案探詢過程…

Erica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訪談,發現主要會造成剩食的原因有三:

  • 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待在冰箱裡的東西
  • 為了用掉剩食,又買更多,剩更多
  • 剩食料理除了燉東西以外還有什麼…?

如何有效利用剩食,卻同時兼顧食物的美味以及多元變化呢? 他們做了很多嘗試,最終鎖定了水餃這個食物。

Dumplings = (Dough Skin + Fillings) * Way of preparing * Sauce & flavour

公式化的拆解水餃之後發現其實水餃的組成真的很單純,食材取得相對容易,而且剩食是可以完美的擔任公式之中 Fillings的角色!! 聽到這裡我不禁覺得水餃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水餃試吃!!

今天試吃的水餃被稱之為 " 剩食水餃1號",是 Erica 和 書漾去菜市場收集了快要被丟掉的食材而組成的。內容物包含:

  • 芹菜、蔥綠
  • 豬絞肉
  • 薑、洋蔥
  • 醬油、麻油、胡椒

雖然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吃水餃的人,但這個芹菜蔥綠水餃卻意外的吸引我,第一次吃到芹菜的口感搭配水餃皮和豬肉,不用額外沾醬就十分美味~~

可愛的Erica正在解釋做水餃的歷程~~

後話…

非常非常喜歡這次的活動,深深佩服 Erica 和 書漾 對於生活能有這樣的覺察力和創新實踐精神,平常鬼點子很多的我,常常懶惰的停留在了想像階段.. 經歷過這樣inspiring的分享之後,我覺得充滿了能量,我也想要重新找回那些對於生活的熱情與美好想像,努力務實的推動微小改變~~

Relevant Links :)

--

--

TZU
TZU

Written by TZU

Be brave enough to listen to your heart…

No responses yet